买二手房最怕什么,最怕“吃药”!不幸“吃药”了,还有补救办法吗?有的!
先说结果。如果市民在二手房买卖交易过程中,卖方刻意隐瞒房屋的瑕疵或隐患,即使当时完成了交易,事后买方完全有权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,申请赔偿或补偿。
再说颛桥最近处理的一件纠纷。去年11月,曾工看中了一套8楼120平方米的二手房,卖家还附赠顶楼同面积的露天平台,价格也相比同一地段的房价便宜了不少,曾工满心欢喜,一次性支付了近594万元全款购入。
今年梅雨季,房屋内主卧、次卧、客厅等处开始陆续出现严重的漏水,曾工连忙联系卖家曾工(化名),希望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和解决方案,但始终得不到曾工的回应。
无奈之下,曾工向颛桥镇房地物业纠纷调解委员会寻求帮助。专职调解员陶积泳接待了曾工。在调查走访阶段,细心的陶积泳发现,这套二手房成交之前,上家就已经和隔壁邻居因漏水问题起过矛盾纠纷,并诉诸法律层面。一场因房屋漏水引发的调解“案中案”因此浮出水面。
陶积泳了解到,这套8楼的房屋漏水问题由来已久,并给隔壁邻居家房屋的墙面、地板、物品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毁,赔偿问题也迟迟未处理。所以,隔壁邻居在得知曾工要卖房时,抢先一步到法院提起了诉讼。
由于有诉讼在身,房屋无法过户,曾工又着急卖房子,就和隔壁邻居达成协议,一次性赔偿10万元。拿到赔偿款后,邻居到法院撤诉,曾工也和曾工顺利办理的房产交易手续,但在交易的过程当中隐瞒了自己顶楼平台漏水的问题,直到今年梅雨季,漏水问题爆发。
那么已完成交易的房产、 且因卖方刻意隐瞒所导致买方的财产损失,卖方是否需要赔偿呢?陶积泳认为,卖方应对买方进行赔偿。经过调解,买卖双方达成协议,由卖方曾工一次性赔偿买方曾工8万元,房屋漏水问题由现任业主曾工进行维修。
在此提醒卖家,一时的隐瞒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损失;而买家在购房前一定要注意,尤其是一些比同地区价格明显偏低的房源,千万要多听多看多思量,避免后期房屋问题带来麻烦。